最新訊息
課程
精選商品
師資陣容
會員中心
0
首頁
課程
線上課程
人文
社會科學
藝術
心理學
系列課(整套購買)
實體課程
攝影
哲學
影視企劃
過往課程
人文
直播課程
攝影
哲學
人文
精選商品
推薦閱讀
藝術
社會人文
哲學
影像
文學
師資陣容
常見問題
購課說明
常見問題
民主之眼
關於影片
各集介紹
沈柏逸|荒原後的不斷追問
【論台灣當代攝影】系列五
原文出自 報導者
數量
(摘錄)台灣攝影界最大的矛盾張力仍然是在「紀實/觀念」攝影的矛盾分野,這也是王咏琳之前想對攝影界開槍的起心動念。此外,她也感受到傳統攝影內部似乎排斥觀念攝影的多元表現,而導致觀念攝影缺乏相關資料的保存,她在現場也提問:「台灣的觀念攝影到底在哪?」
不管是汪正翔、年輕創作者或許多西方攝影評論,都批判「攝影能再現現實的前提」,他們認為到攝影往往在再現同時扭曲現實,總之這種樸素的「實證主義」觀點(紀實攝影的核心)早就遭到後現代思潮給生吞活剝。
所以,他覺得他不是在對抗紀實,反而認為「藝術圈對攝影的狹隘理解,或議題先行的當代藝術思考」才是他更在意的事。
綜合來說,汪正翔跟王咏琳與王聖閎最大的歧義還是在面對「紀實攝影」的態度上,汪正翔在意的攝影不是紀實或紀實方法,而是他追求的「另類攝影」;此外,汪繼承觀念攝影的思路,對紀實攝影的前提感到懷疑或無效。相反的,王咏琳跟王聖閎則不忌諱攝影紀實或傳統的框架內討論攝影。
要言之,王咏琳覺得攝影什麼都可以,反正攝影內部派系糾紛處理好或許攝影會比當代藝術有趣;王聖閎嘗試展開新的「在地攝影史觀」可能,以跨越紀實傳統的限制,並試圖將紀實攝影的深度田野功夫引入藝術學院,讓兩者交匯激盪。
出自:報導者
https://reurl.cc/GrOr9x
關聯產品
【論台灣當代攝影】系列一
原文出自 新活水
查看
王咏琳|似如一片荒原的台灣當代攝影
立即購買!
【論台灣當代攝影】系列二
原文出自 新活水
查看
汪正翔|躊躇在荒原之中:回應〈似如一片荒原的台灣當代攝影〉
立即購買!
【論台灣當代攝影】系列三
原文出自 ARTALKS
查看
王聖閎|從攝影實踐的擴充到學院困境:也談《新活水》上的攝影論爭(上篇)
立即購買!
【論台灣當代攝影】系列六
原文出自 新活水
查看
王咏琳|如果當代藝術是個黑洞,攝影創作是否有從中逃逸的可能?
立即購買!
商品已
加入購物車
沈柏逸|荒原後的不斷追問
【論台灣當代攝影】系列五
原文出自 報導者
繼續購物
前往結帳
📢 客服時間
📅
服務時間
:週一至週五
⏰
10:00 至 19:00
如有任何問題,歡迎於客服時間內與我們聯繫!
⚠️
注意事項
:
國定假日
暫停服務。
若遇課程安排(包括假日課程),客服將正常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