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思潮系列5 後現代主義的理論淵源:傅柯與德勒茲 | 視角ViewFinder

後現代主義的理論淵源:傅柯與德勒茲  |課程|線上課程|人文

後現代主義的理論淵源:傅柯與德勒茲


後現代思潮系列5【線上課】

建議售價 $450

特價 $390

數量




本系列共五集:
1.現代世界的誕生與文化危機
2.後現代情境與理論根源:尼采與海德格
3.後現代主義的理論淵源:李歐塔與德希達
4.後現代主義的理論淵源:布希亞與瓦蒂莫
5.後現代主義的理論淵源:傅柯與德勒茲

購買整套享優惠

後現代思潮,是因應網路時代與多元資訊社會的文化思潮。可以說,是我們當今社會脈動息息相關的重要思潮。

在後現代思潮的系列影片中,紀金慶教授一方面將為你解析後現代思潮發生的情境背景,以及後現代思潮對於西方現代性所帶來的衝擊與革命。另一方面,並將為你介紹影響後現代思想的核心人物,從作為後現代思想開端的尼采(Nietzsche)與海德格(Heidegger),一路到自世紀70年代開始活躍至今的哲學思想,如傅柯(Foucault)、德希達(Derrida)、德勒茲(Deleuze)、布希亞(Baudrillard)、瓦蒂莫(Vattimo)與李歐塔(Lyotard)的哲學思想。

最後,很重要的,紀金慶教授也將為你分析後現代思想的開放性與條件性,邀請你一起思考作為一個後現代情境下的現代人,我們應該如何活用後現代思想來面對眼前世界的問題。

在第五講的授課中,我們當初規劃將傅科與德勒茲一起放在最後一講,考量到以下兩個理由。

首先,傅科與德勒茲似乎是從相似的洞見開始出發構想他們的哲學道路,卻在日後各自殺出完全不同思想風格的生命策略,這是我將兩位哲人併在同一講中作對比的第一個原因。
其次,我個人認為這兩位哲人恐怕是最無法用後現代主義來完全含括的理論家,我一直覺得他們的理論潛力還未完全釋放出來,他們屬於未來的世代。這是我特意將他們留在最後一講的用意。

故事可以從法國早期結構主義思潮的發現說起。
結構主義的語言哲學提醒我們,當我們使用語言概念描述經驗時,其實我們很少意識到語言概念與存在經驗的異質性,也很少體察到一個概念的意義其實並不來自於它指涉了什麼存在事物,而是來自於一個概念與其他概念共構的指涉關係。

從結構主義的這個觀點出發,傅科開始追問「知識」與「權力」究竟是如何開始彼此間的交織運作。
傅科的這個切入點相當引人注目,因為依據傳統的社會批判預設,知識與權力的對立,是知識分子對抗權力機制的當然預設。然而,現在傅科卻要描述的是,知識與權力彼此之間如何交相滲透、相互支撐。

在傅科的觀點裡,論述與話語,其所打造的不只是呈現真理的知識,論述與話語,同時也是權力運作的載體。
作為一個歷史學家,傅科挖掘了大量的檔案細節說明許許多多我們現代人理所當然的概念的發展軌跡,並呈現了在概念與概念併合過程中,在從一個時代到另一個時代中發展過程中,許許多多不連續的斷裂處如何以偶然意外的方式給被接連起來,以致於讓我們產生歷史在沿著某種連續性的進步理念發展的錯覺。

比方說,在《古典時代瘋狂史》裡,傅科追問現代醫學對於瘋狂的界定是如何成形的,這裡頭牽扯多少社會權力機制的轉變,而各種圍繞著瘋狂的知識概念又是如何併接起來,最後,他想問出於什麼樣的生命動機,瘋狂成為我們今天眼中的瘋狂?瘋狂和理性的界線究竟在哪裡?
又比方說,在《規訓與懲罰》裡,傅科追問什麼時候刑罰重點從凌虐肉體轉變為規訓肉體,而在這樣的轉變過程中,又是通過什麼樣的物質技術與話語論述使得肉體成為社會權力監視下更完美的馴化機器。廢除不人道的刑囚以及死刑真的只是基於人權概念的進步嗎?或是真正發生效用的其他被社會掩蓋的利益?這一切,都在傅科的著作中被翻盤追問。

在後來的《詞與物》裡,傅科認為:人,不再是像笛卡兒所說的那樣,是作為世界根據的「我思主體」,也不再是如胡賽爾現象學所以為的那樣,是作為「超驗主體」。不如說,人,是語言與各式知識形構下的產物或附隨現象。
對此,傅科說:「人消逝了,一如砂灘上的人臉被浪花捲去。」
如果目前為止,傅科讓你感覺他對於主體、理性強烈的質疑,那麼我們必須說這正好就是傅科強烈吸引後現代主義陣營關注的原因。
我們不容易將傅柯視歸類為後現代主義,他自己也極力反對我們將他歸類為後現代主義。

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在於,後現代主要思路是否定「理性」、「主體」與「自由」三者之間的必然連結,甚至說,後現代理論的主要立場是,理性與主體中心主義,恰恰是壓迫多元差異自由的罪魁禍首。
我們在這個重要關鍵處,看見傅柯與後現代主義交會卻也分流的關鍵點,後現代否定一切理性,而傅柯質疑理性。

質疑,而非否定,意味著傅柯不認為唯有放棄理性,我們才能解放生命可能性。相反的,我們思索理性的方式,應該保有更實際的態度。我們該去問的是,為什麼常常只有一種理性,而不是多種理性?為什麼人們費心去思量普世性、永恆性的理性,而不是去考察各種理性的生成與潰散,以及各種理性能夠帶來什麼同時掩蓋什麼?

傅柯以縝密的追查要我們時時堤防關於理性的裡裡外外,但絕非主張全面性的放棄理性。
傅柯與後現代主義者的不同地方在於,對傅科而言,全盤否定現代理性或現代主體,和完全無條件的接受現代理性與現代主體其實是一樣的,兩者看似相反,但其實都一樣是意識形態教條。

傅柯常埋怨別人誤解了他立論的立場,說權力是「無所不在的」(只要有關係連結,便有權力)絕不等同於說權力是「無所不能的」。
唯有理解上述的立場前提,我們才能談傅柯思想如何作為一個實踐批判的可能性,也才能理解他何以說:「哪裡有權力,哪裡就有抵抗。」
如果你在傅科那裡,看到一位智者審慎的堤防知識與權力的種種交織,那麼,你將在德勒茲那裡看見同一種洞見下,卻更為大胆猛烈的進攻。
這位當代思想界的進擊巨人,有法蘭西艾倫雅稱的哲學家,從《千高原》的開篇就開展了截然不同以往的哲學構想。

在德勒茲與瓜達里合寫的《千高原》,全書開篇第一段話是這樣的:「我們兩人合寫了《反依底帕斯》。既然我們每個人都是眾數了,這時已堪稱眾人。為了使我們自身難以辨認。我們不再是自身。每個人都會認出屬於他的東西。我們被協助、被賦予靈感、被增殖。」
在接下來的段落裡,德勒茲繼續表述:一本書的各個片段、各個章節由不同的日期和、不同的寫作速度與密度所構成。因此,當人們稱一部作品為一個作品的時候,忽略了作品內部層層肌理存在著不同的流速、節段、以及和外部元素的重重關聯。

這裡你意識到,傳統思維意義下的作者與作品,在德勒茲那裡以不同的方式被重新描畫。
從巨觀的層次看,作品或作者,成了讓我們理解意義的定錨點。然而,若轉從微觀的層次看,則可以發現作者、作品、意義與力量,其實是一套組裝的機制,這意味着其本身存在著分拆重組的一切可能性。
論述系統裡的所有元素都可看作是徵調而來的僱傭兵與彈藥庫,存在著線、流、閥、層在不同排列組合下的力量與速度,作品裡的每個部分都有自己原先不同而之後也可能改變的種種屬性、功能與機動性。

思想的工作,形同作戰部署、如何調整、調動、拆解與重製現有資源,決定我們立於什麼樣的生命戰場,擘畫什麼樣的生命策略。
為此,德勒茲主張一種新型態的書寫可能性,他稱之為「塊莖思想」。
塊莖思想是一種「去中心化」的思維方法,由於去除掉了固定中心意指的控制,因此論述得以在任一個段落切面延伸、分岔,任兩點以上都可以連結。沒有任何一點是起點或終點,或說,同時任一點都可以是起點或終點。

論述的製作,是一種通過合縱連橫而不斷讓自我生命疆域化、解疆域化、再疆域化的過程。德勒茲寄望在塊莖思想下所折射出來的生命視域不再是到處封閉實體的世界,而是直接感知生生之流的實相。
不再是實體,而是生生之流(becoming)。德勒茲的論述有時會讓我們感到意外,在西方當代最前衛的思想存在著一種奇異的迴轉,一轉身,似乎和東方道家的古老思維相遇。他們似乎都在談論一種更細微的生命運作模式,在這種生命模式中,局部與整體之間以各種無以名狀、難言奇妙的方式相互交織、彼此轉化。

該如何運用德勒茲思想來思考生命原理?
比方說,如果我們問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蜘蛛的身體在哪裡?」而這個問題又該如何用一種非實體的方式回答?
德勒茲認為,當我們問蜘蛛的身體在哪裡時?我們其實是在問蜘蛛的身體感知場。一隻蜘蛛的感知場範圍不以體表為限,而是經由蛛網、風、空氣、濕度部署而成的感知場域。

從這個道理推演下去,那麼,我們的生活世界並不是一個整體,而是由各式各樣不同的迴路所構成的複雜力場,於其中,各個迴路裡頭的線路並非不可拆解,因此,迴路與迴路之間的關聯也並非永遠固定。相反的,它們有時連結、時而裂解、時而相互支撐、時而相互抵銷。
德勒茲分析:如果說,生活世界是由種種迴路所共織的不均質平面,而平面上種種迴路的交織又構成了我們的種種感知的可能性,那麼我們就可以說,構成我們身體感知的紋理就是我們的「無器官身體」(body without organs)。

在這個迴路平面上,有一個漂浮的主體,它時而吸取來自無器官身體的種種資訊,它通過消耗的方式將這些資訊重新組織成自我認知與認知世界的種種型態,它在這個新時代裡居無定所,決定他移動的方式就像是古代社會裡羊群逐水草而遷徙般的游動著,它仍是一種變形的主體,但不再是傳統型態笛卡兒或康德、胡塞爾的超越主體,不,它並不超越於現實平面之外或之上,它就在現實的碎面上移動,它是一種遊牧性主體。

若您購課時遇到問題,請參考以下說明影片

若您想要註冊官網會員後購課,請參考此說明影片(點我)

若您未先註冊會員直接購課,請參考此影片(點我)

若您無法接收會員註冊信、會員密碼或其他收信問題參考此影片(點我)

若您已購買線上課無法觀看,請參考此影片(點我)

 

 
 

關聯產品

  • 文化、田野&認同追尋(全套4集)
    【線上課】 本商品內含4集
    整套購買88折

    文化、田野&認同追尋(全套4集)

    $1600 $1800
  • 打開心理學的多元視角(全套6集)
    林忠蔚【線上課】 本商品內含6集

    打開心理學的多元視角(全套6集)

    $1700 $1700
  • 攝影經典閱讀(全套3集)
    【線上課】 本商品內含3集

    攝影經典閱讀(全套3集)

    $1180 $1180

商品已加入購物車

Faded Short Sleeve T-shirts

後現代主義的理論淵源:傅柯與德勒茲

後現代思潮系列5【線上課】

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   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
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
--培根